TEANMA天玛
音箱箱体材料的演变史,本质上是一部声学工程与工业美学的进化史。从早期模仿家具工艺的木质箱体,到现代运用航天级材料的智能设备,每一次材料革新都推动了音质表现与设计美学的双重突破。本文通过技术迭代与消费需求的交叉视角,解析音箱材料的百年进化路径。
PART 02
一、传统材料阶段:木材与中密度纤维板(MDF)的统治时期
爱迪生与早期留声机合影
(图片来源1)
天然木材的早期应用
音箱的雏形始于19世纪末的木质结构。托马斯·爱迪生发明的早期扬声器采用木材制成方形共鸣箱,其优势在于木材的自然共振特性可增强声音的传播效果。早期音箱设计直接移植家具工艺,以实木(橡木、胡桃木等)为核心材料。这种选择源于木材易加工、成本低的特点,而非声学考量。
然而,纯木箱体易受温湿度影响导致变形,且缺乏标准化生产。实木的纤维各向异性导致箱体谐振严重,低频驻波明显。例如,1930年代典型音箱的谐振失真率高达15%-20%,但受限于电声理论未完善,厂商更关注外观而非声学优化。
20世纪30年代,受哥特式建筑启发,木质音箱开始融入对称结构和装饰性元素(例如法国凯旋门造型的音箱)。音箱被视为家具的延伸,JBL等品牌的大型落地箱常与书柜、收音机整合设计,强化其家居属性。这一阶段材料选择的核心矛盾是装饰性需求与声学性能的割裂 。
这一时期的材料局限性推动了工艺改进,例如采用桦木、松木等密度较高的木材以增强稳定性,但整体仍以手工制为主,难以满足工业化需求。
随着音箱的普及与量产需求增长,为平衡成本与性能,材料选择逐渐转向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材料。
MDF的崛起
1950年代,中密度纤维板(MDF)凭借其成本低廉、易加工、密度均匀等特性,迅速取代实木成为主流箱体材料。MDF通过高温高压将木纤维与树脂粘合,显著减少内部孔隙,有效抑制驻波产生。其高内阻尼特性可吸收多余振动,尤其适合封闭式与倒相式音箱等复杂结构设计。MDF均质化结构可将谐振频率分散至人耳不敏感的500Hz以上区域,配合倒相孔设计,使低频失真降至8%以下。例如,1944年HarryOlson和J·Preston提出的密闭式音箱专利中,MDF因能承受箱内空气压缩而成为材料首选。
然而,MDF虽具成本优势,但其体积臃肿、重量大、易受潮膨胀且刚性不足。随着音箱小型化需求增长,MDF逐渐无法满足高端市场对紧凑型箱体的要求。
PART 03
二、金属材料的突破:铝材与结构革新
随着电子技术进步,金属材料开始进入音箱制造领域。1920年代,爱迪生公司推出金属外壳音箱,其优势在于刚性高、不易变形,且表面处理工艺(如阳极氧化)可优化高频衍射,1950年代后,工业设计浪潮催生了全金属箱体,例如德国发绿音响公司的不锈钢音箱,其简约造型与高刚性特点成为现代设计的经典。
金属材料的局限性在于成本高昂且加工复杂,多用于高端产品。此外,金属谐振频率较高(>500Hz),需通过内部加强筋或复合材料夹层来抑制共振。
1.铝制箱体的声学革命
1960年代晶体管技术普及后,铝制箱体首次应用于专业监听领域。铝材的刚性使箱体谐振抑制能力提升40%,但是高昂成本限制了民用化。这一时期标志性案例是铝镁合金与木质复合结构,例如早期Tannoy音箱在MDF内层嵌入金属骨架。
1980年代,数控技术(CNC)的成熟使全金属箱体成为可能。铝镁合金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实现高频衍射控制,例如真力8000系列将谐振峰推至20kHz以上,配合内部蜂窝结构,使总谐波失真(THD)降至0.01%。
1993年,德国ELAC推出的Elegant 305首次采用6.5mm厚铝材箱体,开创金属材料应用先河。铝材的高刚性显著减少箱体共振畸变,提升瞬态响应,其热稳定性由于MDF,且通过CNC切削工艺可精准控制内部加强筋结构,实现体积缩小与刚性提升的双重突破。
2. 无障碍板设计的声学优化
现代铝制箱体常采用无前障板设计,如ELAC Elegant BS 305,通过消除声波衍射路径,提升声波扩散效率。这以设计使低频响应更线性,结像更清晰,突破了传统箱体“体型决定低频”的物理限制。
3. 金属复合材料的延伸应用
部分高端音箱尝试铝镁合金与芳纶纤维,通过复合振膜提升刚性与轻量化水平,进一步优化瞬态响应与低频下潜。
三、复合材料的多样化发展
随着音箱的普及与量产需求增长,为平衡成本与性能,材料选择逐渐转向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材料。
塑料的争议性尝试
1970年代聚丙烯(PP)工程塑料开始用于便携音箱。ABS塑料因轻量化和耐候性被引入便携式音箱领域,尽管消费者因“塑料+廉价”的刻板印象产生抵触,但其一体成型工艺显著降低了接缝漏气问题。但塑料箱体刚性不足,易导致低频模糊,多用于低端产品。
索尼TC-55等产品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,将箱体重量减轻30%,但市场接受度仍较低。
碳纤维与树脂革命
1990年代,B&W推出Matrix骨架结构,以碳纤维层压板与环氧树脂结合,实现比实木高3倍的阻尼系数。丹拿的Composites技术则在树脂中掺入陶瓷微粒,使箱体刚性提升60%,驻波能量衰减速度加快2倍。
四、现代材料的智能化与环保趋势
1. 3D打印技术:通过尼龙、光敏树脂等材料实现个性化定制,例如镂空结构箱体兼顾声学性能与艺术表达。
2. 生态材料:竹纤维、再生塑料等环保材料开始应用,例如苹果HomePod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全塑料箱体的刚性均衡。
3. 智能材料:压电陶瓷,形状记忆合金等被实验性用于主动降噪和动态调谐,未来可能实现箱体结构的自适应调整。
从木材的自然共振到金属与复合材料的“零谐振”设计,材料演变的核心理念是减少箱体对音质的干扰。现代材料兼顾声学性能与视觉设计,未来材料需在环保性、成本与性能之间寻找平衡。
资料来源:
(1)李恩璞,邢路萍. "回顾最早的录放设备——留声机." 音响技术,2008(4):78-81.
广东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禺大道北555号番禺节能科技园内发展大厦东座803
(联系就说在DAV音视工程网上看到的)
2370240812@qq.com ; 806301648@qq.com
天玛科技(广东)股份有限公司(天玛TEANMA)是专业音视频系统产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于一体的制造商,天玛科技的天玛TEANMA产品涉及无纸化会议、全数字会议、公共广播、可视对讲求助、家庭背景音乐、专业音响、中控系统、矩阵系统、舞台灯光等。天玛科技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,始终以尊重市场为前提,只为坚持自主研发,产品向着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集成化的方向发展,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。